首页问答 正文
目录

千万别考研(千万别来北京工业大学考研)

昔纯 问答2024-02-014000
近年来。很多人网上都说考研千万别来北京工业大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 录取分数偏高最近几年的专硕复试分数线基本维持在330、340左右,相对于专硕来说学硕的复试线就显得跌宕起伏。北工大报考人数多,录取人数也多,学硕一般在30个左右,专硕在70个左右。复试分数线报考人数众多,报录比也不公布,复试机会虽然大但是对于分数较低的同学危险性也大。 考研热度高...

近年来。很多人网上都说考研千万别来北京工业大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

录取分数偏高

最近几年的专硕复试分数线基本维持在330、340左右,相对于专硕来说学硕的复试线就显得跌宕起伏。北工大报考人数多,录取人数也多,学硕一般在30个左右,专硕在70个左右。

复试分数线

报考人数众多,报录比也不公布,复试机会虽然大但是对于分数较低的同学危险性也大。

考研热度高

北京工业大学近年来考研热度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个学校的实力,所以考研人数也不断增高,考生备考压力也越来越大。

学校实力

学校属于新兴学校,之前一直不受重视。北京工业大学虽然建于1960年,但是实力在二十一世纪才得到充分发展。

外界舆论

前段时间有个北工大左姓同学准研究生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引起网友热议,同时也将北京工业大学的名字推上热搜,虽然最后左同学迫于舆论压力进行了道歉,但是也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了影响。

左姓女子发表不当言论

之前北工大有个同学为了考研考上北大不惜自宫,为了学习达到这种程度,虽然最后接上了,但是也不禁让人联想到学校的学习氛围,令人害怕。

学风差

北工大的学历氛围相对海淀名校要差很多,而且学风差这个不良口碑学校领导也都是知道的,之前学校要求一年级早晚自习因为没人响应被废除了,学习氛围令人担忧。

一、考研的主要好处

1.适应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进入社会的起点。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十年前也许本科生就是社会的骄子,然而走到今天,本科生已经不是那么受宠和独占鳌头,如果不继续深造,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专门人才,就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就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为了能在知识时代把握住时代的潮流,不被时代边缘化,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显得尤为必要。如果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深入系统的学习,获得研究生学历,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的天平上增加砝码。

2.通过学位的快速提升,缩短走向成功的路径。

空间距离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然而一个人从立志到成功是找不到一条最短路径的,正所谓“没有最短,只有更短”,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应对世间万物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通过个人的主观作为,走向成功的路径确实可以缩短,考研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如果一个本科生毕业后出去打工,要谋取一个较为理想的职位,至少要5—8年,如果要生活得更好,则需要10年甚至20年。而考研、读博士和博士后,毕业后,其社会地位则可以迅速得到提升,尤其是在知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稀缺品的时候,更是如此。加上目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层知识层次普遍偏低,更强化了这种学历的价值。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靠做学问走向成功压缩的是时间而不是过程,这其间需要相当的毅力和极大的付出。路径压缩也不仅是限于做学问这一条道路,如何压缩一般取决于个人的智慧。

3.拓宽了交际面,开阔了人生的视野。

研究生阶段正是大学生思想开始独立,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成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能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具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同学和朋友,其文化、性格、思维方式与知识结构上的互补和交流等都能更进一步增强研究生的待人处事的能力, 不同人的不同人生经历又相互给了关于人生思考的素材。

二、读研中存在的弊端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目前还是一种精英教育, 培养的是高级人才, 大量的大学生涌入考研队伍中来无疑是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但是随着大学生考研队伍的越来越庞大,一些新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1.加剧了竞争,打乱了本科教学秩序。

“考研热”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加剧了学生的竞争压力。很多大三的学生提前参战,实施考研计划,摒弃一切与考研无关的活动,整天忙于考研功课的学习。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和导师, 自然使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被打乱,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都被应付了事。很多考研生利用参加毕业实习的时间去参加考研辅导班,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因此正常的本科教学制度必然受到冲击。不仅如此,一些大学生如同高考一般专事考研,为了能够自由秉烛夜读,避开学校不同意学生外租的规定,学校的住宿费照交,个人却外出租房,这也增加了学校住宿管理的难度。

2.考研动机过于功利,备考过程应试化。

许多人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来考研,有些人把考研当作通往成功的捷径,备考过程应试化,只靠突击复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使考上研究生也只能在专业研究的边缘徘徊。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导致考研虽“热”但学术却“冷”,未能水涨船高地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而相应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

标签[db:tag]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xiangshoe.com/post/1686.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