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问答 正文
目录

考研3阶段(考研要准备多长时间)

洪百 问答2024-01-025280
复习计划考研准备不在于早,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一般情况下在大三暑假即七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此时距考试还有半年,时间足够了。甚至在9月份也来得及。但千万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就要全身心的投入,至少要保证每天有8~10小时的复习时间,否则,到时候你也会后悔的考研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因此,考研复习必须有一个整...

复习计划考研准备不在于早,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一般情况下在大三暑假即七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此时距考试还有半年,时间足够了。甚至在9月份也来得及。但千万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就要全身心的投入,至少要保证每天有8~10小时的复习时间,否则,到时候你也会后悔的

考研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因此,考研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总的复习进度划分为起步、强化和冲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英语、数学复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内容庞杂,因此它们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政治复习可以暂缓,等新大纲出版后再进入首轮复习。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

(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

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二是强化应试训练。

2.学习计划的制定

(1)搜集资料阶段

①1月搜集考研信息,听免费讲座。

②2-3月确定考研目标,听考研形势的讲座。选择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准备复习。

(2)第一轮复习

①4-5月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春季基础班,特别是数学班和英语班。不要急于做模拟试题,着重于基础的复习。

②6月全面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购买最新的辅导用书,准备暑期复习。

(3)第二轮复习

①7-8月制定一个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可以参加一个有权威性的正规大学举办的辅导班,有选择地做一些必要的题目。

②9月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购买专业课辅导用书,联系导师,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

③10月确定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同时,开始专业课的复习,可报一个长期班系统复习。这时候也是网上报名的时间。

④11月10-14日现场确认报名,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开始,报名、填报专愿。

(4)第三轮复习

①11月中下旬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冲刺复习,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冲刺班报名。

②12月-次年1月进行模拟实训,报一个冲刺班,做考前整理。

(5)初试临考阶段

1月上旬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

(6)准备复试阶段

①2月放松心情,查询初试成绩。

②3月关注复试分数线。

③4月准备复试,联系招生单位。

④5月关注复试成绩。

指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跨学校、地区和学科三个层面的考生。

1、跨学校

跨学校意味着这些考生选择了不同于本科阶段所就读学校的目标高校。这种跨越学校层次的挑战并非易事,因为不同高校的教学水平、学术氛围和资源配置存在差异,需要考生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2、跨地区

跨地区考研非常具有挑战性。这涉及到地域之间的差异,不仅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还涉及到远离家乡、熟悉的环境,面对陌生城市、人际关系等新的适应问题。跨地区考研考生需要积极适应新环境,克服身心上的压力,为自己的学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跨学科

跨学科考研考生需要在学科之间跨越一定的鸿沟。学科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意味着考生需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这要求他们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灵活的思维能力,以便快速适应新的学科背景,并在面对专业知识和研究方向转变时能够准确把握核心内容。

考研三跨生如何充分备考

1、充分了解目标学校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确保自己具备足够的学术基础和适应能力。其次,跨地区考生需要提前熟悉目标城市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合理安排住宿和生活事务,以便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2、加强对新学科的学习

找准共通的基础知识,并与导师和同学进行积极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最重要的是,跨考过程可能会面临压力和困惑,要保持积极心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的实力和潜力,相信奋斗的价值与意义。

由于跨考的难度十分巨大,能够成功跨越学校、地区和学科的考生相对较少,因此“三跨生”这个称号是对他们勇气、毅力和智慧的肯定,也是对他们付出和努力的认可。

标签[db:tag]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xiangshoe.com/post/309.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