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粒妈
暑假来了。
米粒妈最怕的旅游旺旺旺季也来了。
闷热的夏天出一趟门都是挑战,更何况去各大景点人挤人地走上一天,想想都要头大。
有多少老母亲也和我一样,只想在家空调、WiFi配西瓜?
这时候再打开电视播上一部好看的综艺,吸引住在家作天作地的熊孩子的注意力,这是什么母慈子孝的神仙日子啊!
嗯,这就是我最近的日常。
所以我真的迫不及待要把这部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的综艺安利给各位姐妹,宝藏就是用来分享的!
这部综艺叫做《启航!大运河》,别看它的名字有点抽象,保证你看上两集就会说真香!
它是米粒妈之前安利过的阅读类综艺《我在岛屿读书》团队出品的,吃过我上次安利的姐妹都知道它的含金量有多高。
这次《启航!大运河》则是以一种很新颖的角度,为我们介绍了这条流淌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大运河。
这一条大运河,说是半部中国史也不为过。
甚至曾经的紫禁城,也就是如今的北京,都是从大运河上漂来的。
节目中把文化、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等内容糅合在一起,一集更比六集强孩子们在看的过程中,无形中就会输入不少知识,一通百通。
节目的嘉宾也都是十分重量级的行业专家,比如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咱们的老熟人诗人西川,还有大运河流域各大文博馆中的专家、馆长,有这样强大的文化阵容为节目保驾护航,你就说是不是非常值得一看?
文化底蕴有了,趣味性也一定要跟上,否则孩子们不爱听不爱看,节目里塞了再多的知识点也是白费力气。
而节目组,真的是下了血本,用镜头带着我们重走了一遍大运河。
跟着镜头,我们能看到运河两岸如今的风物人情,再配上专家们有趣的讲解介绍,仿佛一秒穿越前年,这一条承载着半部中国史的大运河,突然就生动了起来。
而我们只用坐在家里打开电视,既能过了眼瘾,又浸润了大语文知识,这样的“旅行”简直性价比拉满。
迫不及待的姐妹们,现在就可以直接在腾讯视频搜索《启航!大运河》观看,如果暂时不方便看视频,可以接着往下看米粒妈的安利。
前面我们说到,紫禁城是从大运河上漂来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一开播就火上热搜!这档宝藏大语文综艺,不看就亏大了!建造紫禁城的一砖一瓦,都是从这条繁忙的航道上运输而来。
就拿太和殿来说吧,殿内的七十二根木柱,都是从四川、湖南、贵州等地运来的。
最开始用的是金丝楠木,这种木材生长在1500公尺的高山上,砍伐好了之后,需要等待第二年七月雨水丰沛的时机,借着山洪的力量把木材送到河里,然后汇集到长江,再运到京杭大运河,最终漂到紫禁城里。
而殿内的御窑金砖,则是用阳澄湖的泥烧制而成,经由大运河一路从苏州运输到北京,专供皇家使用,价值连城。
所以《甄嬛传》里的青砖清点大师敬妃,盘的其实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沿河而下,大家来到了大运河的起点,扬州。
这里是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从古时候就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也就是瓜洲古渡。
用现在的话讲,瓜洲古渡应该算是诗人们的“网红打卡地”了。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当孩子们透过镜头看到了这里的美好景致,也就会明白李白、苏轼、王安石、张若虚等等文人为什么会诗兴大发,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了。
这里还有个知识点,大运河“第一锹”的挖掘者是谁?
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夫差。
当时,吴王夫差渴望称霸中原,为了解决大军后方粮草的运输问题,权衡之下开辟了一条从长江到淮河的运河,因此,“邗沟”被后世认为是大运河的开端,而修建邗沟的夫差,则被称为大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
一条运河,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绵延至今,仔细想想,真的能感受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震撼。
包括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陈列着的“镇馆之宝”,古汴河河道剖面。
在这段长25米、高8米的墙面上,我们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隋代至清代,汴河历经千年的变迁。
如今,曾经的汴河河道上铺陈了巨幅的石刻壁雕,上面雕刻着海马、仙鹤、祥云等等浮雕纹饰。
记得《东京梦华录》里面就曾记载过“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的州桥胜景,这一刻,连西川都惊叹道“突然觉得历史活过来了!”
这样的繁华盛景不仅仅在《东京梦华录》中有所记载,另一幅传世珍宝《清明上河图》中,也绘制了汴京灯火辉煌的市井百态。
单霁翔和张谨来到了开封,看到了“城摞城”的奇观。
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在今天开封城下约3-14米范围内,自上而下叠压着清代开封城、明代开封城、金代汴京城、五代及北宋东京城、唐代汴州城、战国魏都大梁城6座古代城池,形成了独特的“城摞城”历史奇观。

单霁翔说:“开封的历史,就是黄河和大运河交手的历史,它带给开封人民的不仅仅是一条通航的渠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于家园的想象,择水而栖,依河而居,是我们对生活故土的执着”。
一开口就是金句有没有!真是随时都要拿小本本抄录下来的程度了。
到了夜晚,他们穿上了汉服,沉浸式地夜游了清明上河园。
看着虹桥左右店铺客舍林立,身旁也穿着汉服的游人们熙熙攘攘,当年的打铁花、吐火等各种复原的表演也让人目不暇接。
那种感觉就好像穿越了时空,回到热闹喧嚣的宋朝,吃着王安石和苏轼的同款美食,感受北宋的时尚夜生活。
把历史、地理文化用这么生活化、接地气的方式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谁还能抵触得起来呢,这还不是妥妥的无痛学习大语文嘛!
如果要问米粒妈,运河流经的城市里我最喜欢哪一座城,答案一定是苏州。
枕河而居的苏州,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吴侬软语,诗情画意,仿佛一切美好的词语都不足以形容这座精致的城。
古朴雅致的石桥、碧波荡漾的平江河、临街而立的店铺……
运河水造就了八朝古都开封的璀璨繁华,而在苏州,这里是推开家门就可以看到的风景,孕育出了“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水韵。
自古以来,苏州就是文人墨客汇集之地,这里也被称为是江南文脉所在之地,在这里居住过的名人简直是数不胜数。
恨不得随便路过的哪条小巷弄中,就有几所名人故居。
我们在节目中也能看到叶圣陶、洪钧、顾颉刚、苏童等等遍及文学、教育、历史等各个领域的名人故居,感觉我们突然与课本中的人物有了穿越时空的交集。
提到苏州,就不得不说昆曲。
节目中,西川和张鹏就造访了中国昆曲博物馆,一曲传唱百年的《牡丹亭》,让人感受到戏文之美。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如果大家到苏州玩的话,我私心非常推荐昆曲传习所的《牡丹亭·游园惊梦》表演,在微风徐徐的夏夜造访这个藏于小巷弄之中的院落,入夜之后,隔水凭栏,短暂地抽离时空,做一场亦真亦幻的梦。
除了昆曲,苏州还有另外一个瑰宝,苏绣。
在节目中,我们也能一睹这种精湛的艺术。
被誉为“苏绣皇后”的姚建萍给大家展示了精湛的劈丝技法——将一根丝线劈成六十四分之一,甚至一百二十八分之一。
这些绣娘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方寸之间绘制天地,真的非常震撼。
这档综艺目前还在更新,继续带着大家造访大运河沿线串联起跨越六省的三十五座城市,包括洛阳、济宁、湖州、杭州、淮安等等。
这不仅仅是大家推开家门就可以走近的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一个全方位满足孩子们求知欲的好机会。
这条流淌了千年、承载着半部中国史的“百科全书”,这个假期就来翻翻看吧!
个人简介:@米粒妈爱分享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专注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和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