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问答 正文
目录

都下班了!为什么还在为打工人喜剧上头?

和惬 问答2024-07-239530
细高跟、高定西装、谈笑风生的会议室、日咖夜酒的派对约会……当大多数荧屏职场剧还执着于呈现白领精英叙事时,短视频、微短剧已经率先同当下打工人的真实境遇同频共振,高流量背后,恰恰是主流表达的缺位。这次终于蹲到了《喜人奇妙夜》的播出。几期看下来,尽管对于作品“是否好笑”见仁见智,但在作品对于真实生活的反映与思考,可算是充分拿捏了当代打工人的痛点与爽点。“喷点香水吧...

细高跟、高定西装、谈笑风生的会议室、日咖夜酒的派对约会……当大多数荧屏职场剧还执着于呈现白领精英叙事时,短视频、微短剧已经率先同当下打工人的真实境遇同频共振,高流量背后,恰恰是主流表达的缺位。

这次终于蹲到了《喜人奇妙夜》的播出。几期看下来,尽管对于作品“是否好笑”见仁见智,但在作品对于真实生活的反映与思考,可算是充分拿捏了当代打工人的痛点与爽点。

“喷点香水吧,班味太重了,得盖呀!”独角戏《工作的她》里,王男这一声哀嚎,再配上甄嬛惊鸿舞那般的“转圈圈”,果真是“笑果”buff叠满。

尽管这段表演没能让王男进入第二轮,但作品里的密集吐槽,却令她成为新晋“打工人嘴替”。而这句自嘲的台词也成为流行文案,总能在好友的微博朋友圈“周一见”。

而以打工人生活为主题、架构的作品,在《喜人奇妙夜》里也着实占据相当比重。稍微复盘,初赛就有《熬人奇妙夜》《年终大奖》《工作的她》《史上第一大劫案》《八十一难》等等,围绕着打工人的生活去制造错位、解构经典、设计冲突。就连《喜人奇妙夜》的节目播出时间,也在与“打工”呼应——每周五中午。在最后一个工作日的午休,用喜剧为周末的放松开启“预热”。

年轻人为什么爱看“打工人喜剧”?

首要目的当然还是舒压娱乐。

好不好笑,见仁见智,但,一代人,必定有着一代人的审美范式与表达偏好。相声小品滑稽戏等传统喜剧样式,固然有着成熟的招笑技法与表演节奏,但内容和主题往往也有着既定的表达范畴和惯常手势。即便有讲述打工人生活的故事,也更注重于基于职业特性寻找错位效果、设计包袱。而所谓的紧跟潮流,也往往是将网络段子流行语密集植入,一通操作下来,难免有不伦不类之感。观众也就“笑不出来”。反倒是专门讽刺这类作品的短视频创作成为了爆款。

因而,“喜人”这类Sketch,以观众熟悉的叙事逻辑——无厘头、解构;用观众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合理运用热梗热词,流行影视剧动漫游戏经典台词进行改写,讲述观众真实生活与境遇的段子——咖啡文化、粉丝文化、工位文学等等,往往更奏效。

而对于“喜人”来说,甚至有可能并未有意去框定自己的作品是“打工人喜剧”。因为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打工人,讲述打工人的故事,就是在描写自己的故事。

所以编剧并出演《熬人奇妙夜》的大锁,把自己的这些Sketch作品定义为“摄像头喜剧”,宣称要把“摄像头安在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生活的角落”。

复盘这个作品,就会发现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打工人喜剧”。尽管把场景放置在了“下班后”的居家环境,但是借助热梗“古希腊掌管xx的神”,设计了一场熬夜神与睡眠神的斗法。以此关注到当下年轻人一个普遍的作息共性——熬夜。

这边厢sleep普神召唤助眠神器热红酒、褪黑素、郭德纲;

那边厢wakeup神便勾起烦心事、攀比心和夜宵馋虫……

在拉锯中熬夜人金句频频:“宵夜是提前六小时的早餐”“熬夜是让自己开心,睡觉是起床为别人打工”,猛戳当代人笑点。

某种意义上来说,前文提到的《工作的她》也属于“摄像头”类作品,其特点就是围绕一个点把相关的段子、搞笑金句进行复刻集纳式呈现。

从手法来说,“打工人喜剧”也以虚拟情境寄予着职场普通人的价值与情感期待。

什么样的情境下老板和基层员工会成为朋友?温情向的《年终大奖》就设置了员工喜获与老板同游的“头等奖励”。

放在传统喜剧里,上下级直接的关系预设里,一定有一个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的反派作为丑角,最终通过对方的洋相百出,与正派员工终于获得老板赏识,来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

但是在《年终大奖》里呈现的,却是基层员工对老板的避之不及。上一辈里被视为千载难逢的“与老板拉近距离”的这次机会(也是作品里老板原以为的),在年轻人这里成为了“头号灾难”。

而最终《年终大奖》里两人关系的“和解”,也绝对不是依靠达成所谓职场共识、情感产生联结实现的。而是通过彼此认可身份差异职责不同的换位思考来获得的。尽管这种“和解”也仍然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它无疑在提示“职场上下级不必打成一片”,而是倡导了一种新型的良性健康也保持距离的上下级关系模板。

到了荒诞派的《史上第一大劫案》,台上一众打工人希望被劫匪抢走的东西,则是主创在微博面向网友征集而来。从打卡器到办公电脑再到PPT,最后是明知装不下也要硬塞一回的老板本人……这种翻番儿的层次让人想到了此前《父亲的葬礼》。但有所不同的是,其无厘头的脑洞没有“上升”到宇宙层面,而是一个急转弯,又回到了小女孩“爸爸的病”这个现实情境中,紧接着用一层解构,破掉了观众的煽情预判,虽然不能说十分惊艳,但结构上不能不说是十分精巧。

相对于上述直观表达当代职场人情绪宣泄的作品,首轮比赛讨论度最高的《八十一难》则恰到好处地为“打工人喜剧”上了价值。

尽管以文学经典《西游记》为蓝本,全剧未提职场,但却处处写着“职场”二字。

将文学经典的故事人物类比职场,展开种种当代解读,并不鲜见。有自媒体对《红楼梦》《金瓶梅》的“宅斗”职场解读,也有号称“职场版《西游记》”的马伯庸小说《太白金星有点烦》。

有意思的是,后者的“game点”,也是“八十一难”。书以“九九八十一难”的“项目负责人”李长庚,即太白金星的视角,复盘“八十一难”这一人为考验里,藏着多少打工人的辛酸与无奈。

而此次有着同样核心戏剧支点的《八十一难》,则同样罕见地把主角C位留给了取经队伍里最不起眼的沙僧。作品借用原著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历经十世修行的设定,把故事发生时间安排在了唐僧的“第九世”,八十一难还差一难之际。在讨论如何完成取经KPI时,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师徒三人为助功绩最少的老实人沙僧率先得道,决定牺牲几人自己的修为,设计了一场对沙僧的考验,让佛祖看到沙僧的坚持与善良。而后者不负众望,通过考验,成佛登天。然而最终,沙僧也选择放弃了金身,在唐僧的第十世与取经队伍重新会合。

不同于传统职场厚黑理论解读《西游记》,把沙僧看做是玉帝安排在取经队伍里的眼线。这一次,沙僧就是这个一线团队里业绩最差的一个。团队里的leader也好,销冠也好,都没有嫌弃他拖累团队,甚至到最后,愿意把唯一的晋升机会留给他。这在优胜劣汰的当代职场,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

“因为他人善”,这是唐僧笃定沙僧必定通过考验的理由。而悟空的那句“人善就不该被人欺”,是对职场厚黑学里内斗内耗内卷的“丛林法则”的厌弃。当打工人不再内卷内耗,而是团结一心,选择把最弱但也最老实的那个先送上岸,那么这支团队,便不再只是为了KPI而运转的机器,而是实实在在有了团魂,成为了一群“人”。

有意思的是,一样是表现“团结不内斗”的主题,《八十一难》在此前的线下展演版本中,主创设计的则是沙僧自愿牺牲假扮“八十一难”的妖怪,却因这样的举动最终独独升天,其他几人顿悟反思的情节。对比下来,节目最终版不仅嵌套一层反转结构,同时也借由师徒的互相成全,而令主题更加触动人心。尤其是当唐僧说出那句,都下班了!为什么还在为打工人喜剧上头?“终一生度世人,和终一生度一人,为师觉得是一样的”,以佛理禅机,给予功绩社会抛弃弱者以温柔而有力的对抗。

这,当然是一种“痴心妄想”,可如若没有向善向好的“痴心妄想”,我们又与信奉“黑暗森林”的三体世界有何分别?

这样一档网络综艺,“打工人喜剧”密度之高,或许恰恰印证了,当下影视对于当代人生活体察提炼能力的不足,所以还是——

把镜头对准普通人吧,哪怕没有逆袭的爽文;把话筒交给一线员工吧,因为平凡里也能长出伟大与崇高。

别急着屏蔽“自嘲”,“自嘲”绝不是散播负能量,你看那工位上,不都是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埋头苦干认真较劲的人?

也别躲着“吐槽”,因为正视“吐槽”才有解决问题的勇气与决心,珍惜吐槽,才有可能凝聚起打工人,一起向着还不太糟糕的明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xiangshoe.com/post/31880.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