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马尼拉湾海战为中心,全景呈现了美德海军对峙的背后原因和深远影响。从理性行为模式、层次分析和过程分析三种方法出发,本书深入探讨了美国在对西班牙宣战至巴黎和谈这短短八个月时间中对外政策的变化,指出在国内政治、社会舆论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1898年的对外政策是如何向着占领和殖民整个菲律宾的方向发展的。
——编辑推荐
不期而遇
美德海军在马尼拉湾的对峙(1898)
李靖著
ISBN:978-7-100-23052-0
定价:58.00元
商务印书馆2024年7月新书上市
从一场海上对峙透视
美德两国世纪交锋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自序
节选自《不期而遇:美德海军在马尼拉湾的对峙(1898)》(李靖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第1—3页。
一直以来,发生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湾海战仅被视作整个美西战争的一部分,鲜有著述专门探讨它,国内所述者更是寥寥。这场战争却有其独特之处,不同于美国人很早就开始关注古巴问题,马尼拉湾海战爆发前,美国人对菲律宾知之甚少,更遑论美国在此处有着清晰的利益需求。然而美国海军在马尼拉湾获得胜利之后,麦金莱政府很快组织起美国第八军远征菲律宾,占领了马尼拉城。巴黎和谈期间,美国政府最终决定占领整个菲律宾群岛。在这短短八个月时间里,美国迅速改变了自己的对外政策。本书以1898年的马尼拉湾海战为研究中心,其时间段选定为从美国对西班牙宣战至巴黎和谈,探讨美国在这短短八个月时间里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
本书分别以理性行为模式、层次分析和过程分析三种方法来探寻美国决定占领和殖民菲律宾的原因。理性行为模式将国家视作单一的、理性的行为体,利益是其行为的动因,其行动是经过理性的计算,从而选择出最大程度地实现其目的与目标价值的方案。以往关于美西战争的研究大多数也是在理性行为模式下讨论美国在菲律宾和古巴的利益需求。理性行为模式认为,这是源自美西两国实力变化和美国的商业扩张。然而这并不能与当时的史实完全相符,更重要的是,它难以解释美国为何在不确定其利益的前提下对菲律宾采取行动。就菲律宾战场而言,美西双方对这场战争都没有准备充分,美国人是在一场双方比谁失误更少的战争中赢得了最终的胜利。马尼拉湾海战的胜利,对于包括麦金莱(WilliamMckinley)总统在内的大部分美国人来说,都是一场意外的惊喜,因为利益并未先于其行为而出现,因此利益并非一开始就成为美国决定扩大战争规模并最终殖民菲律宾的动因。

在层次分析中,首先从个人因素出发,探寻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Roosevelt)、亨利·卡博特·洛奇(HenryCabotLodge)、麦金莱、约翰·戴维斯·朗(JohnDavisLong)和阿尔弗雷德·塞尔·马汉(AlfredThayerMahan)等人在这一决策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其次就国际因素而言,英德等国的态度也影响了美国的决策制定。然而,层次分析法作为静态研究,依然强调利益是行为的原因,因此同样难以解释美国政策变化的原因。因此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引入过程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展现自马尼拉湾海战至麦金莱政府决定殖民整个菲律宾群岛的全过程,以此探寻乔治·杜威(GeorgeDewey)的动机以及麦金莱政府决定占领和殖民菲律宾的原因。当我们重新审视这场战争时,新书荐读不期而遇:美德海军在马尼拉湾的对峙()杜威本人只是依靠与海军部助理部长罗斯福等人的私人关系,才偶然获得亚洲分舰队司令一职,此次擢升一开始并未被美国海军部部长朗所认可。然而杜威麾下的这支亚洲分舰队的用途原本也并非用于作战,军舰及火炮的数量都十分有限。杜威成为舰队司令之后,立即着手加强舰队燃料后勤、弹药的补给以及情报搜集。在马尼拉湾海战中,美国海军利用对手在战略上的失误,取得了马尼拉湾海战的胜利。这场胜利之后,杜威的目标也逐渐由追求荣誉转向寻求安全。为了确保杜威的安全,麦金莱政府随即派出美国第八军远征菲律宾,占据马尼拉城,并最终以和约的形式要求西班牙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美国在菲律宾的利益并非先于行动而明确,而是随着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行动进展以及国内就如何处置菲律宾的争论演化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可以发现,利益需求并非必然先于行为而出现,也并非始终作为行为的原因,个人和国家对于利益的追求甚至不一定并向而行。就决策过程来看,这里表现为类似于小约瑟夫·奈(JosephS.Nye,Jr.)所提出的“选择的漏斗”,但是不同于奈的是,本书认为美国政府的选择余地并非单纯地呈线性而逐渐变小,其可供选择的选项呈现出一种“历史依赖”,某一个偶然发生的特定事件会影响整个事态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在国内政治、社会舆论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1898年的对外政策进一步向着占领和殖民整个菲律宾的方向发展。
内容简介
1898年4月25日,美西战争爆发,世界目光聚焦古巴海域。与此一支美国舰队悄然向菲律宾马尼拉进发,旨在摧毁西班牙亚洲分舰队。这支由杜威准将率领的舰队,途经中国香港时因国歌和逃兵事件与德国东亚分舰队发生摩擦。5月1日,美军在马尼拉湾彻底击溃西班牙舰队,而这场胜利也引来德国的介入。美德两国舰队在马尼拉湾形成对峙,剑拔弩张。本书深入探究了美德海军对峙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双方未来战略的影响。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却对塑造20世纪世界格局有着重要作用。
目录(滑动阅读)
引言
第一节“上帝的礼物”
第二节美国为何会远侵菲律宾?
第一章19世纪晚期的美国与西班牙治下的菲律宾
第一节19世纪晚期的美国
第二节19世纪晚期西班牙治下的菲律宾
第三节理性行为模式的原因探究
第二章美西双方在马尼拉湾海战前的准备
第一节美国方面
第二节西班牙方面
第三章乔治·杜威的到任与战争筹备
第一节乔治·杜威的获任
第二节乔治·杜威的到任
第三节乔治·杜威的战前准备
第四章杜威与德国海军在香港的龃龉初生
第一节经济竞争
第二节外交政策变化
第三节杜威与德国海军的初生罅隙
第四节杜威离开香港
第五章马尼拉湾海战
第一节西班牙舰队对苏比克湾的主动放弃
第二节杜威进入马尼拉湾
第三节海战的经过
第四节战争后续
第五节胜负原因探究
第六章马尼拉湾海战结束后的局势
第一节不堪重负的马尼拉封锁行动
第二节等待援军
第三节杜威与菲律宾起义军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关于卡马拉舰队的传闻
第七章美德海军在马尼拉湾的对峙
第一节“艾琳号”事件
第二节迪特里希与杜威的初次会晤
第三节德国海军在马尼拉湾的集结与行动
第四节“如果德国人想要战争”
第八章美军占领马尼拉城与巴黎和谈
第一节美国远征军的陆续到达
第二节美军对马尼拉城的围攻
第三节迪特里希离开马尼拉湾
第四节美军与菲律宾军队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第五节美国国内在巴黎和谈前夕的分歧
第九章马尼拉湾局势变化的原因探究
第一节对机会的追求助长了双方军事上的冒险
第二节麦金莱政府的决策变化对局势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英国、法国、日本对马尼拉湾事件的态度
第十章尾声
第一节美国商业憧憬的破灭
第二节美国战略安全意识的改变与新的挑战
第三节马尼拉湾对峙对德国战略的影响
第四节美西战争对菲律宾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李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博士,湖北省世界史学会会员,湖北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美国与东亚、外交决策及城市外交。近年来,主持部级、校级课题各一项,参与省级教研项目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