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究生的人数有340万人,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到2022年考研究生的人数应该达到400万人!
随着考研人数增加,考取的希望就越大!同时录取的人数也会比往年有所增加。只要有真才实料,定会考出好成绩!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90万,对于考研人来说,无疑是一次竞争压力很大的挑战。2020年考研人数或将超过330万,看来考研党们要抓紧努力复习了!
2020考研报名人数是多少 历年全国考研人数汇总
12020考研报名人数或再创新高
今年10月31日,2020年考研网上报名结束,目前,多省份已密集进入考研报名现场确认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多个考点试行网上确认。
伴随考研报名工作,“考研热”的话题也持续引发舆论热议。为何“考研热”持续升温?激烈的竞争中,考研难度是否也在逐年增大?
对于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在考研正式报名结束后,就有媒体分析称,今年考研人数将继上一年的290万人之后,再度创下历史新高,或达到330万人左右。
实际上,“考研热”已持续多年。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考研报名人数除在2014、2015年稍有下降,其余年份都呈增加态势,2017、2018年增幅更在10%以上。
2历年各省市考研报名人数
地区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北京 —— 11.2万 106155 243420 227972
江苏 21.2万 170873 144839 116039 10.4万
湖北 144086人 120774 107136 102449 101808
河北 147188人 120580 103055 90147 83100
辽宁 109567人 98111 84460 70260 62855
四川 141786人 119523 81871 63523 59573
山东 254486人 213803 186664 161517 144012
湖南 —— 9.7万 79577 —— 6.7万
甘肃 55345人 44658人 —— 33044 29480
内蒙古 59569 47859 39371 39091 29132
海南 —— 14138 —— —— 8395
云南 49496人 39074 30338 —— ——
广东 14万 10.8万 85307 61588 56444
广西 4.3万余人 3.3万余人 —— —— ——
陕西 —— 93661 7.9万 68565 65884
黑龙江 90466人 79242 67189 56645 54395
河南 23.36万 18.6万 15.66万 1359
考研太累了怎么办
你好朋友,我只注意考研的人,这都是每个人的梦想,当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发现我大学同学里面有很多是执着于考研的人,这些人往往认为只有考研成功,才能够让自己拥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我所认识的这些同学,这些执着考研的人,最后无在乎是有两个结果。
首先就是一些人在考研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目标,始终不断的努力,尽管是第一年甚至第二年考研失败了,但是自己始终一直坚持着,最终还是达成所愿,考入了自己索期待的院校,而且在自己研究生毕业之后,确实有着一个不错的前途,找到了一份让我们都羡慕的工作,这还是和他们的坚持与努力密不可分的,对于这样的人,我个人还是很钦佩的。
而另外还有一些执着于考研的人,虽然说连续考了3到4年都没有考入理想中的学校,但是他们也依然在坚持,可是迫于现实的压力,到最后他们还是改变了想法,最终选择找一份工作,
然而他们却因为这几年直播考研而白白耗费了自己的青春,让自己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相比那些才毕业的大学生并不具备什么优势,但是即便如此,对于这样的人我还是比较钦佩的,毕竟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能够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其实很多时候,对于这些执着考研的人来说,虽然说结果美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但是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也是在于过程,只要是过程让自己满意,那么至少也能够让自己释怀,让自己心里面真正踏实。
一、坚定信念
考研不比高考,每天有家长和老师在你跟前耳提面要,这是一个完全只能靠自己的过程,你需要有自觉性。很多同学在考研期间会看到自己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或者成功考取了公务员,内心难免会产生落差感,尤其对于二战的学生而言更加是一场心理素质的考验。毕竟在别人都有着落的时候,自己却还要起早贪黑的学习,而这份执着也不一定会有结果。在这里考研的老师提醒你,必须要叫醒你自己,牢牢记住自己考研的初心,不要被这种想法打倒!
二、克服紧张焦虑的情绪
考研是一场选拔性质的考试,属于精英化教育,能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是比较小的,面对这种考试,紧张焦虑是在所难免的。一定的紧张情绪会时刻督促我们自己学习,但过度的焦虑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它会使我们睡不着觉,复习效率低下。这是适当的运动会对你们缓解焦虑情绪有帮助,比如慢跑、散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情会更加开阔,也能得到一点的休息。
三、树立自信心
任何时候,自信都是支撑你前进的基础和原动力。你只有相信自己,这种心理暗示就会给你带来强大的动力。考研的老师想告诉同学们,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不要太在意一道题的得失对错,我们要做的是从中总结经验,多多历练,而不是让题目瓦解我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