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自己的地域喜好与个人情怀。一线城市多资源,二三线城镇偏闭塞,在能力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去比本科城市发展层级更高一级的地域,硕士院校所在地大概率会是你的工作地,所以不太建议在最初决策时选择离家太远的城市。
清晰权衡本人的综合实力,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学校。成绩排名本身不能体现真实实力,毕竟谁和谁付出的主观努力是不同的。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维度做出清晰的判断。
列表格对信息作量化比对,选择合适的学校。查询目标院校与专业近三年的报考关键信息,列表格对信息作量化比对,确定目标分数及复试通过可能。
考研想选到适合自己的学校该从哪些方面考虑?
考研,哪些学校和专业最容易考上?好多同学都想寻找这个答案。关于考研的难度,有的人把它夸大了,结果吓走了许多本来完全可以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而有的同学低估了考研的难度,过于轻敌,结果原本能考上的也考得一塌糊涂。确实,对于考研的难度,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夸大和轻视其难度都是不合适的,在许多时候甚至是有害的。因此,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容易考的学校和专业,仅供给大家做个参考。
实事求是地说,要想找一个相对好考的院校,首先要看自己本科学校具体属于什么水平,然后在以此为基础去找一些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院校。一般情况下,竞争激烈的院校都集中在北上广的一些名校中,因此在择校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尽量避开这些报考重灾区。
总体上来说,上线率高的学校,集中在位置偏僻的211院校以及地方高校中,尤其是省立师范大学。前者如西南大学,后者如河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从学校的整体水平来考虑的话,这类学校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所以这些学校的“性价比”还都是很高的。一般情况下,这类学校只要过了初试,复试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一些二区的学校更是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校考生考本校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因为面试评分处于相对优势,专业课备考方面更易获得相关师兄和老师的指导。
聚英考研网在此选取几个专业,为大家推荐一些上线率高又容易考取的学校。
1、历史专业: 就历史专业来说,世界史专业要比中国史专业容易一些。中国史方面比较好考的高校有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该校的历史专业尤其是宋史在业界还是一定声望的)首都师范大学等;世界史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的世界史比其他热门高校稍微好考一点,但是15年之后该校扩大了推免生比例,考中难度上升。考生们报考时一定要多多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在北京地区,比较好考的学校是中央民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央民族大学对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有专业限制。另一个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因为它的这个专业不是在北京而是在苏州上学,导致报考的人数不是很多,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冲一冲这个学校。北京之外的学校可以推荐的是辽宁大学。辽宁大学的专业课二要考的教材中用比较容易记忆的的一本书代替了刘珣的那本《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而且复试采取全额录取的形式。
3、化工专业: 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大学等这些都是名列前茅的学校,不过这些学校此专业的考研情况是初试上线率低,复试淘汰率更高。在这些好学校里,北京化工大学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首先北化的化工专业在国内排名非常靠前,并且它的上线率也比较高。
4、教育学专业作为国家的统考专业,在分数上的要求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对于一些自主划线的院校,像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类似的这样的院校,或者一些比较受学生欢迎的院校,如南京师范大学,虽然不是自主划线的院校,但是还是比较不容易考取的。
最后,报考的院校好考不好考,说到底其实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就算我们最终选择了一个相对好考的院校,也不代表我们就能轻松考上,个人的付出才是最重要的,同学们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如何都要全力备考,做好万全的准备。
网页链接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考研院校!大家都知道“择校”是整个考研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要想选到最最心仪的学校,一定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都是一些个人经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择校前,务必想清楚这几个问题:
1.为什么考研?
?想要继续念书,有学可上
主要目的:提升学历
择校建议:绕开北上广热门学校,尽量选择招生人数多的专业。
? 有名校情结,非985不考
择校建议:选择自巳想去的985前,一定要先综合考虑自己的实力。
?就业形势严峻,考个研给自己镀金
择校建议:一是看专业是否前景很好,二是在选学校时可以考虑一些性价比高的211院校。
2.好学校还是好专业?
建议先选专业再看学校,因为专业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学校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院校竞争难度。
一般而言,热门院校里的冷门专业具有不错的师资,这是与热门院校尤其是名校自身雄厚的师资配备紧密相关。考取热门院校的冷门专业,有可能跟随一位很有名望的导师来从事基础性强的学术研究。
建议:可以看看全国900多个招生单位,有多少招生单位在招这一专业的研究生,再去判断这些学校里面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只有先选专业再选学校,最终才可能选得出来。
3.要不要跨考?
这个应该是最好选的,无非是考本专业还是跨考,确定大方向之后再确定具体专业,从个人兴趣和就业规划来考虑,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想法。
本专业,专业课好上手,复试相对有优势,后期压力小。 跨专业,不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或者在大学发现了更擅长的领域,也可以选择跨专业。4.考专硕还是学硕?
专硕是专业学位,学硕是学硕学位,专硕更偏实践性一些,如果你考研为了更好的就业,可以选择实践性更强的专硕;如果你喜欢做科研,有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课题或者方向,想要专攻的话,你可以考虑学硕。专硕相对干学硕而言,可能总体上题目上稍微简单一些,但同时竞争力也会加大,所以自巳要权衡一下再做定夺。
二、择校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1.院校层次
首先在选择学校时先看看这个学校所在的层次是985?还是211?又或者是普通的一本院校等。最好是能选择比自己所在的学校高一到两个等级的学校。当然具体还要看自身实力和诉求。
热门还是冷门?拔高还是求稳?(选择学校是一个很私人的决定,这里只能提供一下大致的思路)
2.地理位置
先确定想去的地域,考研分A区和B区,录取分数线不一样,这是最基本的差别。再细划分的话,北上广深和各大热门地区,其余普通地区,以及较偏远地区,全国卷的难度肯定是一样的,但是改卷的话,个人觉得是有些差异的,A区的判卷比较严格,一般打高分比较难,因为竞争程度有差别。
A区(北上广等),社会资源更好,报考人数较多,竞争大 B区(云贵等),地处偏僻,报考人数较少,一志愿上线几率大3.院校专业实力
院校的整体学习氛围和其他学科的资源也至关重要,一个综合实力强的院校,各方面的资源就会更加丰富,学科实力强的院校,会给学生的科研学习带来更广阔的平台,在学习生活中拓宽你的视野和交友圈,无论毕业后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会给你提供更多优质选择。
如果已经确定了几个心仪学校了,大家就去扒学校官网,看招生简章,看往年的招生人数、报录比、参考书等等。 有疑问的可以打学校官网电话,很多学校老师的态度都很好的!大家在选择院校的时候要一定要考虑个人实力哈!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建立在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
4.录取的各项指标
看备选院校近三年录取情况
可以看看报录比,和其他院校对比报考热度,但这个数据我个人认为参考价值不是很大,不要迷信它。
第二看分数分布,评估自己是否能考到其中的中等水平,了解什么样的分数段比较稳,把分数虚高的排除,性价比太低。
到了这一步, 对于自己的选择已经大概心中有数了,留在名单上的学校也应该都是适合自己的,最终要确定哪个,就要看其他个人因素了。
比如想离家近、想和喜欢的人考一起、某个学校有自己喜欢的导师、城市气候如何、就业如何、消费水平如何,还有目标院校的奖助学金政策怎么样,这些都是可以考虑,也都可以成为后期备考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