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考研是指报考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主要考考生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
1、政治:政治是法学考研的一门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政治理论和国情,对国家、党的政策方针有一定的了解。
2、专业基础课程:法学考研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法理学》、《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等。这些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对法学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3、段落阅读和判断推理:段落阅读和判断推理是法学考研的一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考生需要通过阅读一段法律相关文章,理解其中的意思,进行判断和推理。
4、作文:作文是法学考研中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话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合理组织文章结构,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论据。有些高校的法学考研还加入了模拟法庭等实践环节来考察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考生来说,为了顺利通过法学考研,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多读法学相关的文章、法律文献和法院判决书等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2、法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法学考研涉及到较多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考生需要系统学习各个专业基础课程,理解其中的理论和概念。
3、刷题和模拟训练: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训练可以熟悉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提高解题和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4、写作能力的提升:法学考研作文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考生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多进行写作训练,并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法学考研的科目主要包括政治、专业基础课程、段落阅读和判断推理、作文等。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重各个方面的准备,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法学的意义
1、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法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为社会提供了一套规范行为的准则和制度。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确保人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2、保障公平正义:法学通过建立与制定公正、公平的法律体系,确保人们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法学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3、保障个人权益和人权:法学对于保障个人权益和人权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法学的研究和实践,能够确保每个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得到保护,提供法律途径来解决争议和冲突。
4、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学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法学通过建立法律规则和制度,可以引导和限制公民、组织和政府的行为,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考研分为初试和面试,一般考四个科目,分别是政治、英语、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如果想具体了解考研要考什么科目,那么就一起往下看吧!
1. 考试科目
考研科目分为4门,即2门公共课、1门专业课和1门基础课。
其中,公共课为英语、政治,基础课为数学或专业基础,专业课分为13类,包括哲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在这13类专业课中,法学、农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西医结合等专业课属于统考,其他属于非统考专业课,由各院校自主命题。
2. 考研分数
考研四门科目总分为500分,其中政治100分、英语100分、数学或专业基础课150分,专业课150分。管理联考总分为300分(包括英语二100分和管理类综合200分)。
3. 考研试卷分值分布
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
英语:完形填空(10分)、阅读A(40分)、阅读B(10分)、翻译(英一10分,英二15分),大作文(英一20分,英二15分),小作文10分。
数学:其中,理工类考数学一和数学二,经济类考数学三。
数一,高数84分,约占56%;线性代数33分,约占22%;概率统计33分,约占22%。
数二,高数117分,约占78%;线性代数33分,约占22%,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84分,约占56%;线性代数33分,约占22%;概率统计33分,约占22%。
高等数学有4道多项选择题、4道填空题和5道大题。线性代数有2道多项选择题、1道填空题和2道大题。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有2道选择题、1道填空题和2道大题。
管综:管理类联考综合总分200分,包含三部分,数学、逻辑和写作。
数学部分75分,知识点范围是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包括两个题型,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
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与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的专业知识。考试的科目涵盖自然、社会、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