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刚结束了我的23考研之路,说实话,很平淡,考完出来内心并没有太大的波澜,只是下意识觉得自己可以回家了,不用再自己一个人在一间房,可以见到爸妈,约朋友,完成那些暑假定下的约定,并终于与这场兜兜转转,起起落落的考研之路说再见了。
老实说,这场路我走的并不辛苦,没有别人早上迎着寒风去往自习室的经历,也没有晚上从自习室走回宿舍的路上几乎空无一人的场景,单词没有背完,专业课网课也没有认真听完,就连高中最喜欢的政治也不愿背诵,间接性想放弃,持续性摆烂,所以我走的也不合格,早已数不清在这条路上有多少次精神内耗了。但,这条路,我最终还是走到底,走到黑了。
考试当天,很平常的日子,再也没有人像高三那样有人排着为你队欢呼雀跃,为你加油呐喊了,所幸就是身边那几个研友大家相互鼓励打气。考政治时,我看到大题第一题,突然感到松了一口气,那时下意识真的很庆幸考到一个会的知识点,起码在自己没有怎么准备的前提下真的觉得很幸运。下午就是自命题科目开始了,不来体验一下真题还真的是不知道自己连个密封袋都会乱拆,条形码序号也会搞错,整个不在状态。迷迷糊糊就是第二天的专业课了,拿到专业课一试卷的那一刻,我才真正觉得这是考研,是不能让你瞎混就能上的考研,我真的想呐喊一声我真的太不配了,专业课二同样让我看清了事实。
但,我真的不后悔去考研。在这条路上的最后,万幸我是健康去参加考试的。考试时我听见考场充斥着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但依然坚持奋笔疾书的许许多多准研究生们。我看见许许多多从远处赶来考试的同学,他们中午回不去,坐在图书馆门口的台阶下背书,靠着一个花盆就能睡着,他们手上的笔记是他们日日夜夜的坚持,是他们的梦想。考场的监考老师知道我第一天把密封袋拆坏了,第二天特地走到我身边为我指导,我在封试卷时也特地走过来指导帮助我。最后一科考试时,我第一个进入考场,老师亲切的对我说你是第一个,祝愿你考第一名,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为了这句话最后一科我还是努力写,即使不太会。食堂阿姨虽然没有什么祝福的话语,但是她打了比平时多两倍的饭菜分量给大家。
这一切的一切,我想才是这条路上我最大的收获。所以,真的不后悔把这条路走到黑了
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我想问一下考研咋考啊,这个考试是咋回事?
因为老年人有钱有时间,所以旅行的人当中,老年人是越来越多了。77岁的上海阿姨庄雅珍已经走过全球七大洲,比我们很多人去过的地方都要多。庄阿姨55岁就退休了,但是退休之后是18年,庄阿姨继续上岗工作,到73岁她擦正是退休,决定好好旅游。退休后几年,庄阿姨走遍了七大洲,啥都看过了。现在,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像庄阿姨一样到处旅游。
01、老年人有时间、有存款老年人退休之后,有退休金和大把的时间可以到处去玩。现在的旅游团,最多的就是我们中国的大爷大妈团。年轻的时候好好努力奋斗,老了可以好好的享受生活。而年轻人,有时间的没钱,有钱的没时间。
02、老年人的观念发生转变再上一辈的老年人,很多人的观念都是,我老了要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我必须要带我的大孙子,这是我作为老年人的快乐。而这一代的老年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就像庄阿姨,就觉得老年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过多的去干涉年轻人的生活。子女过自己的生活,老年人也过自己的生活。各过各的,也很好,自己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
03、老年人的身体越来越好这一代的老年人很注重身体,每年按时体检,每晚跳广场舞,每天早上公园锻炼。身子骨,甚至比很多上班的年轻人都要好。所以,他们才能到处去玩,爬山、徒步,都不在话下。一个好的身体,是看世界的必备条件。
年轻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所以才要努力工作,用时间去赚钱。只有这样,到退休的时候,才会有钱和时间去好好的看一看世界。
你好小盆友,如果考试顺利的话是考两次,分别是初试和复试。初试全国统一,大概一月份初,复试不同的学校不一样,一些好的重点大学(自主划线的大学34所)都是在国家划线的基础上自己再划线,因为报考的人多啊,这些院校复试大概在三月份。其他的院校就是根据国家划定的分数线来招人了,复试大概在四月份。不一定都要过线,这要看你想考什么样的大学了,好大学肯定要过线,差的大学就没那么严了,但是说实话,没有几个大学认为自己是差的大学,所以每年都有许多总分够了但是单科分数不够的挂掉了。国家线是针对初试成绩的,因为初试是全国统考是教育部出题所以当然由他们那些老家伙划定分数线了!复试是学校自己出的考试题目,当然要自己定分数线了即所谓的资格线。初试是第一道门槛,过了之后才能去参加你报考院校的复试。小盆友努把力!